卡朱米品牌始建于1987年的香港,四年后,其公司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成立,坐落于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莆田市涵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专注的服装生产企业。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生产基地之一。
八十年代的港商都偏爱莆田,除做羽绒服的卡朱米外,卖鞋的达芙妮也同样在莆田设立了主要工厂。
似乎商业神话总是从莆田开始。
卡朱米的光辉史
在莆田扎根后,卡朱米开始正式进军大陆市场。颇有野望的卡朱米在97年时,就进驻北京市及东北三省各大百货商场。一件又一件羽绒服在涵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制作,卡朱米的名气逐渐在全国打响。
2002年 卡朱米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福建省著名商标”。2006年,卡朱米羽绒服全面推出 K-TEX高科技防水透气面料,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007年,卡朱米赞助福建登山队登上慕士塔格雪山,挑战零下四十度严寒,“会呼吸的羽绒服”闻名全国。
当然,卡朱米的商业神话远没达到巅峰时刻。广受好评的卡朱米规模持续扩张着,得到越来越多的曝光机会。终在2011年与神舟八号“结缘”,成为神八唯一搭载的羽绒服品牌。
成为神八搭载的合作伙伴后,卡朱米品牌发展战略也发生变化。“根植中国,走向世界”,蓝图已经画好,梦想等待实现。
工厂拆迁事件
在卡朱米辉煌的那些年,它与莆田也并非一直如胶似漆。2005年,莆田市相关负责人到香港招商引资,将卡朱米作为重点招商项目。
当时,卡朱米老板李国坤恰巧也想回乡建厂,双方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曾经荔涵大道的两栋“卡朱米”大楼。08年卡朱米开始动工,前后往65.5亩的厂房砸了8000万。
眼看这只本土的“大鹅”将要起飞,然而在2010年时莆田却正式通知卡朱米停止项目建设。
原因是“卡朱米”在建项目位于房地产项目磐龙山庄的规范范围内——来了只大鳄。那年的房地产正值春天,在其蓬勃发展的道路上,诸如卡朱米的轻工业只能给大佬让道。
“大鹅”起飞失败,2017年5月卡朱米的两栋大楼被拆。在这场规模浩大的商业投资里,李国坤提供了一份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鉴定,称公司由于被叫停而受到的经营影响,以及投入用于大楼建设、生产设备购置、产品开发和销售网络建设等损失,达到有1.29亿元之多。
房地产被拍卖
时间来到现在,蓦然回首“卡朱米”品牌只留存在少数莆田人模糊的记忆中。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曾经火遍全国的羽绒服,何以在电商时代销声匿迹。
近日,阿里拍卖官网上,拍卖了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前村大地白塘度假村一处房产。这处房产曾归莆田风光无量的李国坤所有。
房屋建筑面积517.17平方米,房屋用途为住宅,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出让。拍卖起拍价为6076501元。在凌乱的房屋内,依旧可以看到印有卡朱米logo的纸箱,想必里面存放着一代商业大亨的财富与梦想。
追寻卡朱米落没的原因,已然没有意义。那个曾与卡朱米同时期进入大陆市场的达芙妮,如今也被摘除鞋王的桂冠。
在看过无数类似的新闻后不得不感慨:那个满是回忆的商业时代过去了,陌生充满活力的新商业时代已经来临